《非暴力沟通》学习心得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诚实清楚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使用暴力语言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的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语言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语言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疗愈,同时时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疗愈。 是什么蒙蔽了爱?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和邪恶的。 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因此我们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假如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处。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观察。我们认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倾向于听到批判,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他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舞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然而,体会和表达并不容易。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并且示弱也有助于解决冲突。 非暴力沟通的三要素:需要。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把需要看着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对他人的指责,批判,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假如通过批判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辩别反击;反之,假如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提出具体的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开使用抽象的语言。明确谈话的目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