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 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 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 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 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 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 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 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 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 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 分) 若 2 个评分者评阅 N 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 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 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 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 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 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