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操作手册 第一章 自然教育概论 自然教育是最近几年被广泛关注和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自然缺失症”概念的提出让人们逐渐意识到青少年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远。城市青少年与大自然的割裂,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自然体验,将会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未来一代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将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然教育活动是现代青少年所缺乏的,通过有吸引力的自然教育活动,以自然为场所,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尊重生命,建立生态世界观,遵循自然规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自然教育的概念 人类在森林中生活了约300 万年,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却极其短暂。森林环境促进了人的进化,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城市中的青少年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到自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青少年与电子产品的关系更加紧密,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人工环境或室内环境。青少年到了自然环境反而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渐渐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 理查德・洛夫( Rich Louv)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标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并首次提出了“自然缺失症” 这一概念。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 即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要, 可供玩耍的场地减少, 电子产品日益盛行等。 父母由于工作原因,自己不再经常到户外活动, 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也很少让孩子独立外出体验大自然;社区和城市中缺少“可接触的”自然景观,很多公园和保护区限制人们进入,或者竖着“请不要践踏自然植被”的告示牌,进一步阻隔了人和自然的联系;随着电视机、游戏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室内。人与自然的联系如果长时间完全断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人的心智是通过感官和知觉而形成在思维上的认知、整合、判断、推理,如果青 少年没有真实的认知,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人类完整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