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非常不错的介绍郑州的文章据说,1000 年的历史堆积物就会有 4 米厚,而郑州在 3600 年的历史中,堆积的故事却大多留在典籍里,无数的故事已经失去细节。主笔◎舒可文100 年的火车站1896 年,盛宣怀以四品堂候补奉命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有专折奏事的特权,是他力主先修卢汉铁路,并要铁路必经郑州到武汉。[被屏蔽广告]皇上准奏。1904 年,郑州火车站建成,1906 年沟通南北的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后改称京汉铁路。1908 年,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通车,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因为两条铁路分属两个公司,所以各有各的车站,在京汉铁路郑州火车站北面又建成陇海铁路火车站,两站中间有天桥相连。两大铁路在这里交汇使郑州成为整个中国的一大交通枢纽。这虽是近代洋务之举,但郑州人可以将这一项地方功能远追到战国时代——战国商人弦高路遇企图偷袭郑国秦军,诈称郑国公让他来慰劳秦军,使秦国退兵。这个故事被拿来做旁证说明郑州从来是商运和行军的交通要地。“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当时的河南巡抚两次上书朝廷,要求开埠,1908 年朝廷准奏,郑州为商埠。火车站建在郑州老城的西门外,当年从车站通往老城区的一条马路繁荣起来,1927 年,冯玉祥在河南督军时,下令改名为大同路,取世界大同之意。1928 年,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改郑县为郑州市,他从老城墙上拆下 700 万块城砖,铺装了大同路,修建了德化街,围绕这两条与车站相连的大街上的饭店、餐馆、戏园子、教堂,让这个沉闷了几千年的地方有了现代气息。在 20 年代中国时髦的《旅行杂志》上,为其采稿的旅行家们已经把郑州称为华北大都会。二七塔清末郑州还是一个只有 10 万人口的郑县,铁路开通后,带来的铁路工人移民,在后来也成为郑州的重要居民,不久前“社会人”还是郑州的一种人群称谓,它的所指是在铁路系统之外的人,以对应“铁路人”。今天郑州的中心,二七广场,更是铁路故事的一个标志性情节。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罢工的策动地点就发生郑州长春路上的一个叫做普乐园的戏园子里,1923 年中国铁路总工会在这里成立,随后遭到吴佩孚镇压,罢工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头颅在长春桥头的电线杆上悬挂了 7 天。惨案发生 28 年后的 1951 年,出卖罢工领袖的叛徒在这个地点被新中国政府处决。为纪念这场罢工运动,在这里辟出了二七广场,长春桥向北延伸的长春路改名为二七路。长春路东面的普乐园旧址,建起了二七纪念堂。广场的中间立一个尖顶木制的二七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