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外经贸政策调整及其效应打开文本图片集摘 要: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最大的经济转轨国家,也分别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俄两国的经济转轨不断深化。而转轨进程中两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扩大,以及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又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进展。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一背景下中俄两个转轨国家外经贸政策及其实施与调整情况,并对两国外经贸政策调整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关键词:外经贸政策;绩效比较;转轨国家中图分类号:F75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4)05-0117-07一、引 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转轨国家的外经贸政策调整不仅对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且对国内经济转轨和社会进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最大和最具典型性的经济转轨国家,都处于经济进展模式转型的攻坚阶段。而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进展方式的转变,还是俄罗斯创新经济战略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同外部世界的贸易、投资、技术、信息等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而符合国际惯例和本国国情的外经贸政策,是中国和俄罗斯参加经济全球化和进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围绕中国和俄罗斯外经贸政策及其实施和调整展开深化的比较分析,以求为我国外经贸政策的完善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进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二、中俄两国外经贸政策的调整状况(一)中国外经贸政策调整的路径自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进展。与之相伴随,外经外贸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经历了四个进展阶段。1.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改革与调整这一阶段主要是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进展的需要而对外经贸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1)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与外经贸政策的调整。针对传统外贸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实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打破商品进出口由原来外贸部直属的十几家专业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使更多的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拥有外贸经营权;二是为搞活对外经济贸易,设立经济特区;三是为了调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改革收购制并开始推行代理制,外贸专业公司逐步开展进出口代理业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贸行业产销脱节的矛盾;四是在全国外贸行业全面推行承包制,使外贸行业逐渐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