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春风轻轻地走过》教案及课后反思 物质准备:幼儿表演的道具,大树的衣服、枝条、小草穗、各色纱巾、蓝色长条纸,晨曲音乐,春天背景图 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春天。 二、学习诗歌 1、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小朋友我们从哪里可以知道春天来了? (小草——醒、大树——发芽、冰——融化了,天气温和了,风也不像冬天那么冷了,吹在脸上很舒适。)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听清楚。 提问:春风去了哪儿,做了什么? 这些地方都有什么变化,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春风做这些事情是怎样去的? 3、配合背景图朗诵,幼儿可跟诵每段的后半句。 4、老师带幼儿齐诵诗歌,注意有感情朗诵。 三、多种形式地欣赏表现诗歌的美 1、引导幼儿加动作朗诵 2、配乐朗诵表演 3、借助教具分角色表演 附:诗歌 春风轻轻地走过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 走近小草,轻轻一亲,小草醒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 走进树林,轻轻一吹,树叶绿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 走进花园,轻轻一唱,花儿开了,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 走到河边,轻轻一摸,冰融化了。 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为“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分析目标: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选择了“春风轻轻地走过”这首句式结构统一、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的诗歌来帮助幼儿一个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意境美。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诗歌中所描述的事物是幼儿所熟悉的便于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尤其是动词运用生动便于幼儿欣赏表现。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我力求使幼儿通过视、听、嗅等多种感官去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并用语言、动作、音乐、借助材料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春天的美。实际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幼儿能够积极地尝试各种表现的形式,我认为是因为各环节都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并且围绕目标来组织实施活动。 第一个环节——导入“寻找春天”,通过带孩子们从生活中身边事物的变化发现春天来了,而且是轻轻地,悄无声息地来了。也是在学习诗歌前的一个经验积累。 第二个环节——学习诗歌, 先是在寻找春天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因为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在完全浸入于美好事物中时谁都能写出好听的诗歌。 接着老师朗诵诗歌,第一次感受诗歌没有任何音乐、图片的加入是为了避开对幼儿倾听诗歌的干扰,因为欣赏、学习的前提是确保听清楚、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倾听后通过老师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