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公开课三只猴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前三段。 3、有初步的平安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4、引导幼儿依据已有的阅历,理解歌词,用漂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5、借助图谱、动作、嬉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预备: 图谱、视频、节奏卡、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师表演小猴子导入。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还会做哪些动作呢? 二、初步感知歌曲。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结合图谱,熟识歌词。 提问:歌里有几只猴子?发生了什么事?猴妈妈是怎么说的? 3、结合节奏卡,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体验演唱的欢乐。 1、跟着老师哼唱歌曲。 2、幼儿集体边跳边唱。 3、多形式表演唱。 〔1〕个别幼儿表演唱。 〔2〕分组练习表演唱。 〔3〕集体表演唱四、观赏歌曲第四段,商量在床上跳的危害。 师:猴子们跳的可欢乐了,根本不听妈妈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商量:为什么不能在床上跳?请你告知小猴子以后要留意什么?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好玩、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洁,孩子们很简单就能把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好玩的嬉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嬉戏环节,孩子们很简单兴奋,但由于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嬉戏也进行得强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常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特别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供应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精确、更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