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张乾二张乾二 1928 年 8 月 13 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先後在集美中学、厦门大学化学系就读,1954 年讨论生毕业後留校任教。他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讨论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他早年师从卢嘉锡教授,打下了扎实的结构化学基础,並参加了水溶液中培育晶体、研製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讨论;1963 年参加唐敖庆教授举办的“物质结构”研讨班,在配位场理论讨论方面获得突破,1982 年该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乾二在“文革”中开始钻研、上世纪 80 年代完成的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已被写入《结构化学》教科书。其课题组完成的“多面体分子轨道”等讨论,198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世纪 90 年代,他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讨论,並在世纪之交编製出价键从头算程序VBXIAMEN99,性能优於国际上的其他程序。张乾二曾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了 200 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出版了《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角动量理论与原子结构》《有限群基礎理论及其在物理与化学中的应用》等专著。而他带领团队将价键理论应用建立在从头算的水平上,提出“键表酉群方法”,解决了价键理论的基函数问题,进展了从头算价键计算程序 XMVB,目前成为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从头算价键程序。並先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等。从教六十餘载,张乾二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深受师生爱戴。他曾写道:“未来的科技进展是年轻人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只有 26 岁,肖克利发明晶体管时也是 30 多岁,普朗克建立量子论时也不过 40 岁,科学家的创新高峰期都在 30 至 40 岁之间。青年包袱少,敢想敢幹,因而更具创新的活力和潛质,只要他们刻苦努力,甘於寂寞,沉下心来做学问,在新的世纪一定会有所成就。科学讨论没有捷径。”他也表示:“不囿於传统,勇於挑战现实和人生,是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条件。而事实上,正是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会给你带来生活的乐趣。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可以和许多人不一样,我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要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活着的最大价值。”张乾二先生一生澹泊名利、诚朴严谨、求真惟实,在管理岗位上无私奉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