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1.5事件分类分级1.6分级响应与响应分级1.7应急预案体系1.8应急系统2组织指挥体系2.1市级层面组织指挥机制2.2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制2.3现场指挥机构2.4专家组3运行机制3.1风险防控3.2监测预警3.3应急处置与救援3.4恢复与重建4准备与支持4.1人力资源4.2财力支持4.3物资装备4.4应急避难场所4.5科技支撑5预案管理5.1预案编制与审批5.2预案演练5.3预案评估与修订5.4宣教培训5.5责任与奖惩6附则7附件7.1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7.2应急管理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7.3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7.4应急保障牵头协调和支持部门1总则1.1编制目的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防控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有效有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是我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指导全市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工作。1.4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轻突发事件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高效应对。建立健全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力量体系,健全快速反应、联动协调机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7)公开透明,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5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行业的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食物、职业等中毒)事件、动物疫情、食品安全事故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网络安全事件和民族宗教事件等。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各类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1.6分级响应与响应分级突发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类应对、协调联动的原则。当突发事件超出本级人民政府的应对能力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请求支援或组织应对。一般突发事件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应对,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