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燃助乡村振兴经验总结汇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持续引育、培育、选用优秀“乡土人才”,壮大基层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按上加速“引擎”。 加快引“火种”,紧盯人才引育,让乡土队伍“硬起来”。开展优秀乡土人才信息普查,通过调查摸底、劳动竞赛、技能展示等形式,挖掘出农村致富能人、种养殖产业大户、手工艺能人、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等乡土人才 3000 余名,按“技术推广型、能工巧匠型、生产经营型”建立 3 类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吸引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人才投身乡村,号召、组织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兴业,鼓舞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施展才能,支持乡村振兴。近年来,该旗引回本乡本土在外“211工程”、“985 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以上学历、省属六所师范类毕业学生 81 人,创业能人 37 人。 加快筑“火炉”,优化培育平台,让能力素养“强起来”。根据产业分布、产业进展需求、人才资源分布情况,针对人才信息库中科研型、手艺型、创新型、实干型等不同类型乡土人才侧重分析,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计划实施,实行定向培育、课堂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外出观摩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乡土人才培训 15 次。通过发布问卷调查、定期走访慰问等方式,充分了解乡土人才在创业就业、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根据提出的“需求清单”开办以乡镇为单位的“农牧民夜校”,结合农时农事开班办学,切实解决乡土人才的实际问题。目前,已在全旗20 个苏木乡镇场开展农牧民夜校 4 期,培训学员 528 名,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50 余人。 加快燃“火花”,正确用人导向,让责任担当“实起来”。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作用,抽调农林畜专家、技术骨干 63 名,围绕农科推广、畜牧防疫、虫害防治等内容,深化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讲政策、传技术,实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政策宣讲、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有用技术培训及科技宣讲 13 余场次。建立“包片帮扶”机制,根据专长对口、地域相近、情况熟悉的原则,将乡土人才划分帮扶片区,组建乡土人才服务队,建立联系群众卡,定期沟通,了解群众所需,通过现场示范、结对培育、以师带徒等方式,切实把掌握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群众,培训群众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320 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