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每课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青山处处埋忠骨11 军神12*清贫习作:他___了语文园地9 古诗三首从军行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自孩子会说话起,父母就教会他们背诗。在孩子的成长中,古诗总是陪伴孩子左右。古诗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那么我们一直在开展的古诗教学到了高年段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我想,不仅仅要坚持一如既往的看注释,想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外,更要让孩子也如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学会抓词,抓句,体会文章情感。因此,在这节古诗教学课中,我旨在通过“暗”、“孤”体会写景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对“暗”字的理解,初读诗句的孩子们想到的一定是浓云遮住的阳光。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想象边塞大漠的荒凉、战争的硝烟,让雪山暗了下来,同时,环境的凄凉更应衬托出将士思乡心切。大漠荒凉的环境,远离亲人的孤寂,戍边生活极为艰苦。但凄苦的戍边生活却吓不倒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穿金甲,终不还”就是将士们忠心报国的精神写照。而“穿金甲”又一次向我们昭示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其中“穿”和“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由此教学生学诗不能只看字的表面意思去理解古诗大意。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这节课我设置的一些问题提问时,学生在回答时抓不住问题的要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应该有准确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悲愤;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同情;因为南宋权贵的醉生梦死而愤怒。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所在。一、师本对话,充分预设古诗的创作背景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遥远,学生难以身同感受,难以体会诗人的情诗人的意。学生的困惑其实也是我们老师的困惑,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年代,没有国破家亡的感受。可是,如果我们教者都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怎么可能引领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呢?我查阅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同版本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遍遍地吟诵,一遍遍地感知,一遍遍融入自己的理解。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这首诗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