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一、——市涉外企业税收基本情况:(一)登记情况:2004年我市涉外企业正式登记注册的有217户。其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7户、“制造业”103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8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户、“批发和零售业”1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4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9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34户、外商投资企业74户。2005年纳税登记户新增30户,减少34户,为213户。其产业结构: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10户、“制造业”99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4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户、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户、“批发和零售业”21户、“住宿和餐饮业”18户、“房地产业”8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0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11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26户、外商投资企业75户、外国企业1户。以上企业直接纳入我分局征管范围的户数。2004年70户,2005年66户。其他均在各县市区由当地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和入库。(二)经济税源及入库税收收入:2004年全市涉外企业实现产值36.78亿。2005年实现产值32.23亿。2004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4863.55万元。其中:纯税收入4403.27万元(营业税1715.14万元、个人所得税808.5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154.34万元、房产税251.89万元、印花税191.47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71.89万元、土第1页共4页地增值税0.7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3.41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05.88万元)、教育费附加171.35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1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8.92万元。2005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5913.52万元。其中:纯税收入5290.89万元(营业税2900.23万元、个人所得税828.77万元、资源税0.6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03.55万元、房产税321.21万元、印花税207.26万元、范文top100城镇土地使用税182万元、土地增值税0.89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2.5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43.82万元)、教育费附加351.39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6.24万元。重点税源户提供的税收:2004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15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691.89万元、昌盛石化419.36万元;2005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27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1145.08万元、中国联通——公司310.16万元。二、——市涉外企业宏观税负基本描述:1.宏观税负基本数据:(见附表)2.基本数据比较:从税收总量比较:2004年度。全省gdp为5641.92亿元,税收收入154.93亿元,税负2.75;——市gdp为590.31亿元,税收收入10.15亿元,税负1.72;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1.62亿元,税收收入0.45亿元,税负1.23,略低于省市水平。2005年度。全省gdp为6473.61亿元,税收收入185.33亿元,税负2.86;全市gdp628.57亿元,税收收入11.32亿元,税负1.8;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5.81亿元,税收收入0.63亿元,税负1.96,高于全市水平。从产业结构比较:2004年度第一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零,全市为零,我分局为0.04。第二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2.66(其中工业1.7建筑业第2页共4页7.47),全市1.51(其中工业1.01建筑业4.7)我分局为1.07(其中工业0.91建筑业8.28);第三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4.24,全市为2.65,我分局为2.34。四、从税负分析角度对提高——市涉外企业税收质量的对策思考:(一)尽快与统计局、商务局、工商局共同构建一个指标分析体系,使各项指标趋于精确,是提高税负分析水平,从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前提条件。通过这次宏观税负分析发现我市涉外企业各类经济数据存在未共享、范文写作不精确的问题。统计、商务、工商、税务各自为政,你做你的产值、就业分析,我做我的税收收入增长分析,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数据采集上的困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目前统计局颁布的月度指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