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个人经历 创业者的个人经历 1、为什么是智能手表而不是别的? 我大学是学电子专业的,毕业后在电视台做了几年后去了通讯行业,很早就开始对电子产品感兴趣。04 年出来创业,11 年创立土曼百达,在手表之前我围绕手机做了很多产品,比如耳机、音箱、多屏互动、移动电源等手机周边。12 年初,受 AB 两个朋友的启发,我决定开始做智能手表。A 提到说为什么不能做个比手机更容易的终端来控制你的这些产品?B 自己做的是高尔夫 APP,希望我能帮他做追踪高尔夫挥杆姿态的配件,,所以手表很自然就成为我的选择。 那个时候很多东西还没有意识到,总觉得只要钱到位就能万事大吉了——产品不会输给国际品牌,生产、销售也能轻松搞定。结果我们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软硬件的积累不足,比如包括加工方的资源欠缺,还有对工业设计的缺少理解等等。 2、资金之痛 11 年创立公司的时候还是想做个消费电子的品牌,身边的两个朋友知道我要做就投了钱进来,大家也没有什么资本的概念,四个人凑了 300 万开始,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各 90 万,我的同学 TWOMAN30万。 当时我们估计只要努力,两年之内完全可以做起来——不过这明显也是对过去创业的经历过度自信了。用自己过去创业的经验和积累打底,实际上 8 个月就没钱了。跟伙伴们一商量,大家不敢投入了,觉得这个行业链条很长,远不是我们想象的容易,因此不同意继续投钱。 但当时我自己公司上海、深圳、北京都还有人,也不好直接调度资金过来。跟大伙商量了,一人借我 50 万,赔了算我的,钱到位后,付了货款,只用了两个多月,一旦进入到生产环节,钱真的是不够用啊,最关键的是销售也不象当初估计的那么顺利,渠道要压款,供应商要现金结账,我把上海和深圳的公司关掉,开始用我自己的钱周转,当时同时进行了 5,6 款产品,资金消耗比较大。 3、供应链之痛 曲面的部分包括玻璃和 TP,玻璃做成弯曲的,而且要大规模生产,研磨问题很大,我找了很多工厂都搞不定,最后用玻璃注塑的工艺搞定。另外 TP 也是个难度极大的活,传统 ITO 无法实现弯曲。 我当时的想法,假如富士康都搞不定,我就跳楼去,找了 TPK没搞定,逼得我没办法,(作为创业公司,如何能撬动富士康?)有幸跟富士康的高管遇到,有两个小时沟通的机会,我把我对智能手表的想法一股脑倒给他,他问了很多问题,不过,当时我真的不知道他在富士康的位置,所以也无所顾忌,我想应该是激情感染到他了。 我们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