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秦兵马俑观后感 800 字 5 篇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 1.5 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西安秦兵马俑观后感 800 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参观西安秦兵马俑观后感 800 字 1 在西安的第二天,我参观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早上 8 点,我们准时到达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经过两次检票,来到了兵马俑地宫。 导游首先带我们参观一号坑。走进地宫,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导游解释说:“这里毕竟是地下宫殿,气温相对较低。假如游客少一点,感觉会更舒适。一号坑是目前出土的最大坑,它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为 14260 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 6000个。” 是啊,不用导游介绍,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震撼”,从坑的一边看另一边的俑是绝对看不清的。只见一排排兵马俑英俊神武,惟妙惟肖,有两臂前伸,技术熟练的御守;有穿长袍,着长甲的下级指挥官;有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认真观察兵马俑,发现俑的头发都是一根根刻起来的,鼻眼眉口塑造得极其逼真。它们神态各异,每个俑都有自己的特点。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拥有着坚毅、果敢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人们,它们对秦皇朝的忠诚。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二号坑和三号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陈列在文物陈列室的青铜宝剑。据介绍此剑为铜锡合金制成,并含有其他各种微量元素达十多种,已达到调质后的中碳钢的硬度。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把剑埋在地下二千多年,去土锈后,表面居然光亮如新,剑刃非常锐利,据导游说,可以一次性划破 12 层报纸。现代技术分析,这把剑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好,是因为当年剑的表面实行了铬盐氧化处理技术。但让世人无法理解的是铬化技术是美国在 1937 年首先获得发明专利的,而且防锈一般最多只能保持 60 年左右,而 2200 年前的秦代人是怎么掌握如此先进的技术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谜。看来,有些发明制造的时间,人类可能要重新追溯了。 在 2000 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人们全靠手工制作陶俑。兵马俑数量之多,规模之庞大,雕工之精湛,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日,也不得不让世人惊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秦始皇治军之严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他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已不能用数字来表达了。 “滴滴”,汽车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