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一点“前反思”

多一点“前反思”_第1页
多一点“前反思”_第2页
多一点“前反思”_第3页
多一点“前反思”,少一点“马后炮”——关于课堂之我见我们老师必须有一个意识:不要想学生应该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就不在课前做准备,自己即使把握不准也没什么;或者是你虽然预测到问题的存在,但借助过去的经验想以前的孩子都没犯过,那么几率也太小,就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我曾经在组里听过一个小姑娘的课,当时她犯的错误让我很是吃惊,基本的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都搞错。下来后,我问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想着他们一年级都学过了,所以课前就没有准备这个问题,也没想到自己脱口而出就出现了错误。”她建立这种理念的基础是,学生学过了。但是想过一个问题没,我们学过的东西多少都忘记了,孩子们为什么不可以?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不知道。 现在不少学校都让老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反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事实上,能坚持下来真正写课后反思的少之又少,通常那么几行字都是为检查做准备甚至连夜赶几个单元甚至一个学期的反思,能有什么作用可言。这种反思的表面化暂且不谈,即使部分写属于自己的课后反思大多也是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了的问题。包括一些临时听课后,你会发现一些原来不该出现的问题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于是就不停进行检讨。事实上教学反思不仅仅包括课后反思,还有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我们根据教材制订完教学方法后,肯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方法适合本班学校的需求。这就保障了方法与人不至于脱节,能够因材施教。并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沟通,看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好的建议。反思了这些,可以保证课堂有秩序进行。 2.教学理念。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预设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及自己能否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唯有考虑了这些,才不至于依旧新袜子套在旧鞋里,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资源。包括这节课所牵涉到的知识以及课外的资源拓展。老师当初钻研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先准确把握知识,才不会给学生传授错误的信息。其实,这需要老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底蕴,才能把底蕴转化为技巧或者技能,才能为学生猎取知识提供正确的途径。 我一向认为:你若做不到有技巧地传授,起码要做到准确地传授吧。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教无准备的课,否则还真得就误人子弟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二三四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资料供您选择,没有合适的可以联系小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