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主题在英语学科中的教育意涵与教学建构作者:刘学惠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 年第 12 期摘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知与态度是学生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的一部分。在生态危机成为全球话题的今天,英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行动能力方面,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主题引领下的综合语言学习,需要先整体理解单元的主题内涵和贯穿于各板块的主题元素,防止碎片化,以此统领课时教学目标和综合语言活动的设计。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主题引领的英语教学;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教学,其育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语言活动所围绕的主题范畴、教学文本所携载的文化内容密切相关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将“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之一;并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领域设置了多个子主题,倡导主题引领下的语言综合活动。本文就英语课程中“人与自然”主题的教育价值与内涵、以及实现该主题教育价值的课堂教学实践做初步探讨。英语学科融入“人与自然”主题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人之于自然是人类活动的永恒主题,对其关系的认知与态度,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英语学科在塑造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方面,不仅负有理所当然的职责,而且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英语课程离不开它所承载的主题内容,人与自然的相关话题在英语课程中从不缺席。从起始学段的天气、四季、动物,到中高学段的山川河流、地质灾害、生态危机、太空探索等话题,无疑构成了语言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渠道和资源。事实上,融合内容学习的语言教学(ContentIntegratedLanguageLearning)是当今国际语言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程晓堂(2017)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利用好课程中的自然主题资源,滨弃单纯的语言形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人与自然话题进行探究意义的语言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文化品格,也能更有效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当下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全球课题,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活动——从各种相关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