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建立的思考寇进摘 要:课程思政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全国各高校都在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立,旨在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本文在大思政背景下,从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到位、提升老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力气和精準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三个方面浅析了推动课程思政建立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大思政;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并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此次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思政”概念,也就是要构建全员、全程、全体系的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结合大思政的背景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关于推动课程思政建立的思考。一、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到位习近平说:“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办好,让人民满足,就必需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落实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党委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办好中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必需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战斗堡垒。学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到位、要落实落地,要总揽全局,统一谋划,整合资源,如课程资源、学科资源、思政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的新路径,切实担负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组织责任和落实责任。要推行“课程思政”建立,要全方位、多角度实行行动:首先,要转变理念,坚持思想引领。理念转变是行动的思想根底,高校党委要根植于本校实际,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传统、学科特点、教育教学实际,实践教学和人才培育目标,坚持和稳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等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坚持全校一盘棋。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院、系、教研室和全校每一位老师,全方位行动,形成大思政格局,个个参加,人人行动。再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老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支部。要推行“课程思政”建立,就必需充分发挥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