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_第1页
1/3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_第2页
2/3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_第3页
3/3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亲和力的养成 孔子的学生陈亢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师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每到一国一地,很快就能获得当地人的信任与亲近,从而很快就能掌握该国该地的政治、风俗和人情。 他对老师具备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亲和力感到不解。 于是,他就请老师兄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国一地,一定能够获知其国其地的政治民情。他是刻意求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知他的呢?” 子贡回答说:“先生是以温柔、良善、尊敬、检点、谦让的态度得来的。他老人家获得信息的方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吧!” 子贡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的人,更是对自己老师非常懂得的人,他揭出的“温良恭俭让”五个字,不但画出了孔子的温煦气象,还给后人修养身心提出了一个可资对比的努力方向。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孔子的气质内涵 简而言之,这五个字所包含的人格、气质内涵,大致如下: 温 为人温柔,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 良 不仅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善意和敬意。 恭 就是谦恭,和睦,对人、物有尊敬心,敬畏心。 俭 指做事有分寸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个人生活有分寸感,那就不奢糜浪费,所以生活节俭是俭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尊敬很好,但是尊敬过头就不好。所以,孔子反对“足恭”。 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了,你说:老师好!打个招呼,很好;给老师鞠个躬,也很好。 但是你趴在大街上就给老师磕头,就不好,过分了,老师会尴尬。 假如是有意作秀,炒作自己,那是对师长的“绑架”——那就是人品不好了。 所以,过分的“恭”,往往有不良的企图,对这样的行为,孔子表示“耻之”。 做任何事,哪怕是正确的事,也得要有分寸感,从哲学上讲,就是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这个“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谦让。这个社会总有竞夺,竞夺总不能以力量为唯一胜算,总不能以一切据为己有为唯一目标,那人类社会就变成丛林,弱肉强食了。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让”。 人类学会“让”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出现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孔子后期的学生子夏,却对君子的气质有这样的表述: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意思是:君子的气质有三种变化:远望他的外表,很严肃;近距离接触他,很温柔;听他说话,很严厉。 望之俨然,不可犯。即之也温,可亲近。听其言厉,是诤言。 君子有大德,不苟且,此俨然也。君子有大度,能容物,此温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孔子修身养性的智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