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20XX年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村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城关镇、迎丰镇、后柳镇、曾溪乡、长阳乡等8乡镇15个村,其中调查点抽样统计5个村,分别是沙河村、永红村、瓦屋村、梧桐村、大沟村,重点就村域经济的现状特点、农业基础设设施、主导产业、农业服务体系、劳务经济及劳动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调研报告已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现状及特点调查抽样的5个村共有人口2963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劳动力1701个,耕地6977.8亩。这次调查样本分别为川道、低山丘陵和高山村,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根据调查统计,5个村2008、2009、20XX年1-10月份经济收入情况如下:调查抽样村2008、20XX及20XX年1-10月份经济收入情况表-时间农业总收入农业实际收入人均收入与全县农民平均收入相比同比增幅2008年1509.4万元1078.2万元3638元增加968元5.5%20XX年1878.8万元1139.6万元3846元增加508元5.1%20XX年前10月1878.1万元1039.3万元3507元与上年同比增加211元与上年同比增加6.4%。----------------通过调查,发现我县村域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各村能不断拓宽思路,想方设法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引进资金,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大户发展,促使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第1页共6页二是农民增收规划得到制定。在这次调查抽样的所有乡镇中,乡镇都科学编制了XX县区农民增收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当年“升级晋档”方案,各村制订了村域经济特色规划,各户有农民增收明白卡,在规划的引领下,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三是蚕桑、畜牧农村主导产业获得长足发展。调查抽样的5个村在2008、2009、20XX三年中,蚕桑、畜牧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具体数据见下表:调查抽样村2008、20XX及20XX年1-10月份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时间桑园面积蚕种发放桑枝食用菌产值蚕桑总产值同比增幅2008年1630亩1378张9万元68.3万元4.1%20XX年1698亩1386张12万元84.6万元23.8%20XX年前10月1998亩1496张16万元110.62万元30.0%。调查抽样村2008、20XX及20XX年1-10月份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时间出栏生猪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幅实现人均收入2008年2835头293万元6.5%988.9元20XX年3484头359万元22.0%1211.6元20XX年前10月3139头32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12.2%1079.9元四是劳务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具体数据见统计表:调查抽样村2008、2009、20XX年1-10月劳务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时间外出就业人数劳务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实现人均收第2页共6页入2008年1028人556万元51.5%1876元20XX年1039人612万元53.7%2065元20XX年前10月1192人615万元55.6%2075元调查抽样村2008、2009、20XX年1-10月劳动力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时间总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就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外出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非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08年29031701120XX02867335.4%23.2%41.4%20XX年29031701120XX03966235.8%22.8%41.4%201年前10月290317011202119250941.1%17.5%41.4%五是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随着农村主导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蚕桑大户、畜牧专业户及农家乐、个体运输户应运而生。这些产业大户带头引进运用新科技,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其中蚕桑和畜牧的人均纯收入近两年增长超过150元。二、存在问题和困难1、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第3页共6页素多方面的原因,我县村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抽样村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是主要内因。一是在五个村占农业主导地位的蚕桑和畜牧两个产业的经济总量偏小,经济效益不高,2008、2009、20XX三年中蚕桑和畜牧业占在总收入的比重都低于50%,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还远低于劳务经济的效益,村域经济总量依赖于劳务经济的增长。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五个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