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县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工业经济的竞争,从xx发展历程看,解放前后,烟草XX县区数百年,xx富甲一方。上世纪90年代前后,卷烟、钢瓶、转鼓、皮革等轻工业制造兴旺发达,响誉三晋,xx工业一枝独秀,有其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xx工业一度跌入了发展的低谷。进入二十一世纪,也就是“十五”期间,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的撑杆和跳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引进了宇晋升、通才、立恒、闽光等一批大企业,壮大了xx工业,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末有的强劲发展态势。xx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1年的1495位前移到2005年的610位,竞争力等级也由最初的h能依次长到d级,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跨出五大步。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2亿增中到2005年的22.3亿,增长328%,年均增长33.8%,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53.9%,发展到2005年的68.6%。但是客观讲,近年来,我们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与周边县市相比仅仅是没有落伍,工业增加值一直在全市6—7位次上上徘徊,2005年末,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中值的6.2%,与发达地区的县市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xx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不容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末雨绸缪,励精图治,深刻剖析我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并予以根治,对我县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xx工业的形势分析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单纯脆弱,轻重工业比重失衡。目前我县工业的支柱是以生铁冶炼、钢及钢延压、焦化、铸造为主的传统产第1页共5页业,2005年末,全县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2户是冶炼企业,其中炼铁业18户,几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49%、6.4%,共占具全县增加值总量的95%以上。可谓是冶炼行业一枝独秀,而做为调产的几个新型工业太子湖饮料、盛格特太阳能、亚华制盖、长林环保等几个行业占增加值总量的份额不足百分之一,对全县增加值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其中太子湖饮料由于2005年销售不足500万元,而退出了规模以上工业的舞台。2005年末重工业增加值占总量的99.8%。由此可见,我县工业生产结构仍以原材料工业生产的资源密集型结构为主,轻工业生产比重相对偏低,没有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趋势。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数量扩张和粗放型发展为主,影响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生产能力过剩,装备规模偏小。目前我县具备生产生铁330万吨,钢270万吨,钢材80万吨,机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产能过剩。受原材料、市场和宏观调控等影响我县2005年末生铁、钢、钢材、焦的产量分别为116万吨,105万吨,44万吨,37万吨,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仅为35%。但相对来说,大中型企业偏少,全县仅有宇晋、通才、立恒、闽光达到大中型企业的规模,其余均为小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将逐步淘汰200立方米以下炼铁炉,炭化室低于4.3立方米机焦炉,20万吨以下的水泥厂,冶金、焦化、建材等企业在全县仅能保存宇晋、通才、闽光三家企业,其余冶炼、焦化、建材等企业如不改造,将会全部关停,这对我县工业经济来说将是致命一击,无从谈及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3、工业企业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从去年下半年起冶炼行业和炼焦行业的经济效益痿糜不振。铁矿石、原煤价格居高不下,而生铁、焦炭价格却持续走低,让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有限,甚至走向亏损,从而造成企业的限产、停产,至使企业在艰难中勉强维持生产,没有过剩的资金和意愿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2页共5页4、科技进步相对缓慢,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制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日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