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老师工作计划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尽快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进展,更快更好的促进我校的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以便培育出品的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一代人才,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研工作以起始学年实施新课程为重点,本着“解读课标、打造理念;备课指导、解剖教材;教学引领、示范研讨;课题讨论、全面提升”的新课程实施原则,与老师一起探讨、实施新课程;力争做到观念转变行为化,做好新旧教材的接轨工作,以促进教研工作有新突破。本学期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规范》为重点,继续转变我校老师的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我校《品德与生活》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二、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的重点是:仔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为讨论中心,以探究教法、讨论学法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才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教研工作的目标: 1、仔细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继续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材观、教育观和质量观。 2、通过对教法、学法的讨论,在已有讨论基础上进一步对活动化、生活化、主题化学习方式开展更深化的讨论和尝试。以新的课程标准作为讨论标准,鼓舞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互动学习,培育学生的提问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进展,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知识理解内化为自觉的言行,达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 3、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也会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4、本教研组在本学期教研工作中力求出重点,抓住学生评价这一薄弱环节作为我们这一年教研活动的重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讨论适合的评价法。 5、以落实《中小学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