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_第1页
1/5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_第2页
2/5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_第3页
3/5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主题分析 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曾提出“镜像自我”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在对方眼里观察自己,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姿态、服装等一样,同时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形象,产生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实际上,他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观。这样,人的自我意识就具有客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与周围人,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人的交往中,逐渐把他人的推断内化为自己的推断,这时候个体依据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慢慢地脱离他人的评价,成为自律的标准而发挥作用。这时候,个体渴望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对忽视自己和不重视自己的人没有好感,而实行回避和疏远的态度;反之,对肯定自己的人则主动去接近他们。所以,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意识表现出了主观选择性。 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和进展时期,假如老师能引导他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疑将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进展。 目的要求 1.通过小学生集体讨论,挖掘自己所认识的真正的“我”,以此来认识“主观我”。 2.通过小学生集体讨论,让学生看到同伴所认识的又一个“我”,即“客观我”。 课前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好从多种角度向大家介绍自己。 辅导方法 自我评价法;讨论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两面人”。 (2)老师:“同学们,看了题目,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吧! ‘两面人’。是指什么样的一些人呢?其实,‘两面人’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另一方面是指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认识。有时候,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有时候,这两个方面的差别又非常大。比如,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同伴们也一致认同。又如,你认为自己是个很随便、不拘小节的人,可同伴们却不认为如此,他们觉得你在许多细小的问题上会斤斤计较。如在跳橡皮筋时一个细小的犯规,你都要提出来,让人受不了。这就说明你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因此,通过今日这节课的活动,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 2.课堂操作。 (1)明确活动要求: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插嘴,并与自己心中的他进行比较,做好发言准备。 (2)小组活动;每个组员要全方位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包括个人的性格、脾气、爱好、优缺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案例二:两面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