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排行榜每月贴在食堂 掀起学院之间赶超热潮 每月 5 日、20 日中午时分,上海电机学院下属机械学院的顾建伟老师去学校食堂吃饭,心里总有些忐忑担心。顾老师是机械学院副院长,分管同学就业工作。而每月这两天,学校都会在食堂门口张榜公布各院系的就业排行榜,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就业排行榜上,院系名称、毕业生人数、签约率、就业率、就业工作责任人、当下的就业率名次等,一目了然,“顾建伟”这个名字自然也在上面。 “观察自己学院的名次高高在上,我心里就踏实;反之,就会觉得压力重重。”顾老师说。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是“就业排行榜”的提倡者。学校深化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将促进同学就业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校领导在调研中发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两头”压力大,即校领导和校就业部门、毕业班同学感觉压力很大,但部分院系负责人和老师仍“坐等”学校给岗位信息,缺乏主动拓展就业岗位的意识。能否在校内定期张贴就业排行榜,“激”一下各个院系?提议一出,也有反对声:“院系领导既要管教学、又要抓学科建设,再套上就业排行榜这个 ‘紧箍咒’,压力更大了!” 校领导认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促进就业也是育人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当前形势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促就业,高校要创新工作方法,鼓舞全员参加、调动多方资源。只有各院系领导和老师感受到就业工作的压力,才能为毕业生减压。” 两个多月前,就业排行榜初次亮相。顾建伟看到机械学院排在第三名,有点坐不住了。机械学院论教学、科研实力,在学校是排头兵,往年就业率都排名第一。今年行业需求缩水,如何让就业率逆风上扬?学院立即召开大会动员,院系领导带着辅导员、科研骨干跑校企合作单位,广泛挖掘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岗位。一个月后,机械学院的就业率提升了十几个百分点。 其他院系也不甘示弱。各院系特别关注那些就业困难的同学。老师们了解到,造成同学就业困难大致有几方面缘由:学业成果不佳,没有获得一些重要的技能证书;性格过于内向,面试屡屡败北;耐挫折力量差,几回碰壁便一蹶不振,等等。老师们对症下药,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面试技巧培训、组织技能证书考核辅导班、主动向用人单位推举同学等方式,赐予就业困难同学更多指导和关怀。电气专业一位来自外地的同学,听力有些障碍,他原先一心想留在上海就业,但不能如愿。老师在就业指导中建议他打破地域观念,推举他去苏州的一家企业应聘。结果,这位同学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