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的生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Document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目录a.肉类、禽类肉制品的生产、加工,由于其营养丰富,易受微生物浸蚀、污染,同时又与人民大众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此,生产加工过程应特别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废物、杂物污染和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的感染。b•运输和保存特点:运输和保存过程易因贮存不好而致变质,或因搬运、运输工具不卫生致交叉感染,所以,对搬运工具运输工具、贮存的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以及仓库管理制度、质量要求等都有相应的要求。c•政策性强:肉类、鱼、禽肉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保存质量跟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控制不好随时都可能危及人民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较严,如食品卫生法、各省、市卫生防疫监控的一些规定,国家标准等。d、主要顾客群:直接顾客:经销商、批发商;中间顾客:市场肉类等档口、超级市场;最终顾客:人民大众(市民)4•3 专业代码:大类中类小类5.业务/服务流程(以广式腊肠为例):冻肉解冻(新鲜肉选料、开剖、去骨)-斩肉-切肉(肥肉)绞肉(瘦肉)-配料-搅拌-灌肠-穿孔-绑绳-挂肠-烘焙(吹风)-恒温烘焙-出炉-剪肠-剪绳-包装6.关键质量活动:6.1 原料肉解冻:注意掌握解冻的程序,解冻不透则夹生,影响腊肠口感风味,解冻时间太长则易变质,同时应控制解冻产生的血水。6•2 肥肉的粒度一般控制在 5-7mmx5-7mm 左右,能充分显示出腊肠的感观。6•3 配料:严格按肥瘦肉及其他辅料的比例进行控制,称料应准确,人员应经培训,Na2NO2应专人专管,用量严格执行相关标准。6•4 穿孔:穿孔的密度应适中,太密时易在烘焙过程中出油,太疏时易致腊肠夹生,穿孔应垂直,以免破肠。6•5 烘焙:烘焙的温度、时间以及掉头时机都应掌握控制好。6.6 检验:包括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a)感官:色泽、外形、卫生状况;味道、气味正常(试食),手感软硬适中;b)理化:酸价、水含量、Na2NO2含量、防腐剂等;卫生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杂菌等,都必须符合国标。7.审核要点和审核方法:序号主要过程的关键质量活动对应标准条款通常涉及的职能部门、单位审核要点及取证方法1基础设施、设备的提供和管理6.3 基础设施管理层、设备管理部门审核要点:a)肉类产品易受污染和外界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厂房、车间、冷库等)应尽量防止外界污染(包括老鼠、昆虫、苍蝇、垃圾、灰尘等)b)设备方面主要是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