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探究 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探究 摘要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然而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来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需要进一步推动法治化进程,形成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阐述广州市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基层社会法治化治理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进展十三五;规划 2024年度共建课题《法律规范、事实、商谈————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讨论》的阶段性讨论成果。 作者简介:黄毓毅,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法律系老师,法学讲师,讨论方向:法学、法律教育、安全保卫;江德平,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法律系老师,法学副教授,讨论方向:法学、法律教育、安全保卫。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DOI:/ 一、前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化治理进程。以广州地区为例,尽管近年来在法治化治理方面取得较多成绩,但其中不乏需进一步改进之处,如何保证基层社会法治化治理工作落实,是广州市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的相关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与传统社会管理不同,基层社会治理强调立足于公共利益,保证社会各方积极参加,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特征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化治理主体。传统社会管理中,由政府作为主体,掌握并控制各类资源,而社会治理中,除政府外,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与各类社会团体等均可成为社会治理主体,同时,鼓舞基层群众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第二,社会治理追求人本化。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社会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在于群众是否满意,且需依托群众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相关的公共政策亦需符合群众整体利益。第三,社會治理科学化。治理活动开展中,需由各主体共同协调、协动,保证社会治理方式多元化和决策科学化,这样更有助于弥补政府作为单一治理主体存在的不足。 三、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近年来广州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首先,一队三中心;推动。在基层社区服务管理层面,其中的一队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