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汇报 夷陵区区域总面积 3454 平方公里,下辖 11 个乡镇,1 个街道,1 个试验区,173 个行政村,24 个居委会,总人口 52 万人。近年来我区坚持党建引领、捆绑资金投入、突出重点建设,扎实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动情况 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已建成法律规范垃圾卫生填埋场 7 个,已建成垃圾中转站(收集站)34 个、在建垃圾中转站(收集站)3 个,各乡镇共配置垃圾桶 30038 个,购置垃圾箱2188 个,配置各类专业垃圾收集清运车 143 辆。 前期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了预验收,所有的行政村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5%以上。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制定了《夷陵区创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区实施方案》,出台了《夷陵区 2024 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究垃圾分类模式。龙泉镇建设阳光堆肥房,樟村坪镇推行“禁塑令”,分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拣,你追我赶全力推动分类。 3.取得成效。截止日前已在所有乡镇和 80%的行政村通过设置积分兑换机、建设阳光堆肥房、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设立垃圾分类超市等方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新建垃圾分类超市 18 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785 个,开展宣传培训 13 场。 二、存在问题 1.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不畅。目前我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工作由区环卫处负责,主城区以外乡镇集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由各乡镇自行负责,城乡一体化垃圾统筹管理机制不太健全。 2.垃圾收运处理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垃圾日产生量激增以及垃圾分类的深化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设备等严重不足,亟需更新补充、提标升级。 3.缺乏有效技术支撑。当前没有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模式,各乡镇均分类模式百花齐放,太平溪镇设置三分类桶、鸦鹊岭镇设置四分类桶,部分乡镇设置两分类桶。 4.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由于宣传引导、强制分类、监督管理等工作还有些滞后,导致在短时间内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分类知识的宣传、引导,使其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5.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区、乡镇政府虽将垃圾治理纳入财政预算,但受地方财力限制,投入有限,分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三、下步计划 1.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