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朋友改变欣赏作品的角度无论是一枝花、一棵树、一尊雕像、一座山峰、一篇小说一首诗歌……都可以从各个侧面去欣赏。有的时候,从一个侧面看去并不觉得很美的东西,偶然从另一个侧面看去不觉为之一震,美极了!一块怪石、一个图案、一棵树根一丛盆花,无妨都试一试,多换几个观看的角度,说不定会有新奇的发现。 任何文艺作品,无论大小,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充溢活力、充溢生机的世界。它可能涉和的面非常宽广,涉和的内容非常复杂,而小朋友们的知识有限,从一个侧面看可能难于理解。当换一个角度看时,也许和他已经有的知识发生了联系,一下子沟通了他的情感,顿时觉得作品闪耀出漂亮的光辉。 例如许多家长都喜爱让小朋友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可以引导小朋友去领悟李白描述的一幅“三峡行舟图”。你看,刚告辞自帝城,一转眼白帝城就被彩云索绕,变得隐约可见了。两岸青峰耸立,无限风光从眼前掠过,还时时可以听到岸上的猿声。但是轻舟驶过,万山隐退,进入江陵地带,那一片开阔的地面就在眼前。这首诗给人轻快、爽朗的感觉。 假如真的带小朋友去游三峡的壮丽风光,可能没有多少李白那样的感受了,因为乘坐的是游船,不是那时的一叶轻舟,而且每到一个景点都停泊游玩,不只是千里路不能一日行完,不只听不到猿声,而且也没有经过险滩急流的风险,因为三峡暗礁早已疏导完毕,和李白的行程大异其趣了。 假如换一个角度,先问小朋友,欢乐、愉快等等都是乐,为什么还要说欢快、欢乐、愉快?加上这“快”字是什么意思?这时,小朋友是难以回答的。假如读李白的这首诗,就可以发现“乐”跟“快”有很大的关系。从白帝到江陵,1200里路,一天能够到达,速度快得惊人两岸的青峰连欣赏都来不和,眼中的景物早就已经变得模糊,脑海里只留下连绵不时的猿声,这时小船已经掠过“万重山”了。这说明:“乐”是因为“快”。快,让人感到振奋;快,让人感到舒适;快,让人感到满意;快,让人感到欢乐。 不是吗?假如你觉得度日如年,时间过得缓慢,那你一定感到沉闷、空虚,肯定是过得不舒服。假如你觉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你一定过得空虚,过得有意义,你也一定会感到愉悦。 李白这首小诗只有四句,每一句都没有出现“快”字,但是每一句都是在说这个“快”字。快,就是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就是人们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是人的天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