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集合 7 篇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 1 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几点思考: 1、课堂教学:一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二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老师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老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2、教与学的定位:一是老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加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学活动失去控制。老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3、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制造参加探究的空间。 (1)培育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认同,他们会把探究方法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改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将对他们学会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指导式讨论,就是老师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问题各抒己见,老师则不时地参加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有自主式讨论,就是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加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讨论中,老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即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老师恰当的诱导、适时的点拨,使“诱”和“思”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