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读书随笔-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读《幸福与教育》有感_第1页
1/3
教师读书随笔-读《幸福与教育》有感_第2页
2/3
教师读书随笔-读《幸福与教育》有感_第3页
3/3
老师读书随笔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生活中我常常会想,什么是幸福?读了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之后才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也加深了我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说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体验,但,这种解释就象已经有人反驳的那样,我们很多在当时觉得很苦的经历,在后来却很可能是一种“幸福的回忆”,可见,体验似乎也不能代表一切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解释,目前对于这种理解我还没找到反驳的理由,因为我的经历还不足以真正理解这种解释,也因为我信任那句“知足常乐”,更信任精神的力量;还有人说,幸福是各种满足达到和谐的一种状态,似乎这种解释有一种时代精神,但本身多种满足都得到就很苦难,更不用说达到和谐状态,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解释;另外,从心理学上讲,幸福是一种环境与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这种解释虽然有点生硬,但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纵然个人有个人的幸福观,但幸福与教育的关系还是有着一些普遍规律的。 首先,教育与所有一切人的幸福有着密切联系,关于这点,《幸福与教育》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一直在过分强调理性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也一直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性”,甚至就连很多伟大的先哲们都在极力主张“扼杀”人的“野性”,对于这一点我以前很是习以为常,认为教育或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然我们还怎么跟动物区别呢?现在看来,我并不了解人,也还不具备把教育当作是一项人的事业来思考的能力。我们一直都在追求一种“身心二元”的境界,企图把人打造成一个纯精神的实体,可若没了身体,精神又何以称为实体呢?难道我们想要毁灭自己不成?!没了身体的支撑,幸福又从何而来呢?!这种幸福之于教育,就象轻烟之于飓风,飓风要想吹动轻烟是很容易的,但别忘了飓风也很可能把轻烟吹散,散得不见踪影,散得一干二净。 其次,教育与部分人幸福的关系,尤其是与农民子女幸福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当代人的关注,因为这些操作起来比较现实,同时,这一问题也更具有时代紧迫性。教育有一种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伟大功能,尤其在中国教育“筛选装置”的前提下,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旧中国科举制度下,下层人民只能通过科举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这条路很是狭窄,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诱惑”还是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朝着自己的“幸福”之路奔去,整个社会也在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中向前进展着。直至今日,很多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读书随笔-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