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讨论-漫说李纨.doc 1、文化讨论论文-漫说李纨在人们头脑中,李纨的形象好像再清楚不过也简洁不过。她就是“槁木死灰”,她就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俞平伯先生曾说过:“谈《红楼梦》尽可以撇开李纨、巧姐等”[1]。莫非真是这样的吗?假如我们不把李纨简洁地看作是一种思想的传声筒,而是耐烦地追循她的心灵轨迹,就会发觉,犀利的目光已深化到李纨冗杂的精神世界以至内心隐秘中去了。而且李纨悲剧属于“十二钗”悲剧旋律的一个音符,曹雪芹没有轻慢她,同样给予她一种美,一种价值及多种悲剧意蕴。一、李纨的两种仪态在《红楼梦》五光十色的人物群像中,李纨的表象称得上是黯淡的,犹如她那身青哆罗呢的装束。而且作家用在她身上的笔墨又未免吝啬得可以。一开始,即在第四回,作家破例慷慨地专为她挥洒了大约 240 个字,却是以呆板的简历式文笔表达了她 2、呆板的生活方式。我们从而知道她是贾珠之寡妻。“幸存一子贾兰”;本是“金陵名宦之女”,自小便在“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训导下长大,只识得几个字,“以纺绩井臼为要”,如今的生活“如槁木死灰,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接下去,将之搁置达十三回之久,到第十七至十八回方露一面。以后,这个李纨就象池塘中的水泡,一闪一灭,时隐时现。所以,我们要认清李纨,就必需从这些点滴情节中去挖掘。《红楼梦》存在着两个世界[2]:一个是理想世界,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大观园;另一个是现实世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李纨则生活在园内、园外这两个世界中,有着两种不同的仪态。看园外的李纨,其身分是封建大家族中寡居的少奶奶。其面容终日是淡淡的、静静的,少言寡语,无一丝热情,如“槁木 3、死灰”一般。抚养儿子贾兰好像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任务,也是这个家庭唯一需要她的地方。按理,她是长孙之母,其地位要远比凤姐重要得多,她的月钱也的确比凤姐等“多两倍银子”,“同老太太、太太平等”。但究其根底,这高待遇却全托了贾兰的福。贾兰是贾家仅次于宝玉的正统继承人,贾妃归省时,“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而没有理睬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的败家能手贾环之流,所以贾兰是按“补天济世之才”而培育的,自然其母亲的作用不行忽视。由此我们知道李纨在贾家的真实地位很飘摇,她只是由于贾兰的存在而存在,为了贾兰的存在而存在。按说,贾兰是李纨的一切,她该将其全部的热情和母爱投放在儿子身上,可她却也是淡淡的,绝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