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的倡议书 3 篇无偿献血的倡议书 3 篇 无偿献血的倡议书 篇 1 亲爱的广阔师生们: 你们好!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是社会进展、民族进步、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平均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慷慨地捐献出自己的血液,以挽救他人的生命,这汩汩流动的真情,点亮了无数生命的希望。 生命对每个人都有一次,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繁衍与延续,更没有今日科学的进步和文明。科学进展到今日,还不能造出替代血液的制品,因此只有靠我们大家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献出自己的一滴热血,去挽救那些躺在病床上的生命。献血比体育锻炼更能直接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它是二十一世纪最佳、最时尚的血液健身活动——它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抗病和免疫功能,并加强人体对恶劣环境的应变和适应能力;长期坚持献血还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管硬化等“三高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今日,我们呼吁大家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健康血液挽救生命”号召,希望有更多的教职工和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行列,透过蕴满人间真情的鲜血,使无数生命之树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用我们献出的热血,使我们身处的社会充满生机、绽放文明! 学校携手万州区血站,将于 3 月 26 日 8:00—14:00,在学生食堂前进行无偿献血活动,之后每月将进行一次,欢迎广阔教职工和莘莘学子积极参加。 XX 学校 二 0XX 年 XX 月 XX 日无偿献血的倡议书 篇 2 一、献血意义: 血液是挽救伤病员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酬劳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提倡无偿献血是挽救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法》第七条规定:国家鼓舞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无偿献血既是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也是互助互救的具体表现方式。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其亲属、配偶可免费使用等量血液。累计献血量超过 1000 毫升的,终身无偿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