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音乐教案《保卫黄河》音乐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保卫黄河》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保卫黄河》的 CD。学生:搜集了解《保卫黄河》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5.保卫黄河。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保卫黄河》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保卫黄河》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3、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保卫黄河》的 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这篇*的作者于 1941 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二、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三、欣赏演出1、读课文第 4 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2、读课文第 5 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3、细读课文 6~8 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4、指导读好 6、7、8 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 7 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学生自由读第 10、11 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