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德与法治四下10《我们当地的风俗》备课设计

道德与法治四下10《我们当地的风俗》备课设计_第1页
1/10
道德与法治四下10《我们当地的风俗》备课设计_第2页
2/10
道德与法治四下10《我们当地的风俗》备课设计_第3页
3/1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课型新授课时 2 序号 1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涉及的是家乡领域的教育内容,对应的课标是“我们的社区生活”这一内容在三下第二单兀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有涉及。所不冋的是侧重点,由最初的家乡的地、物、人、事,到家乡的邻里与环境,再到现在的家乡的文化与历史。所体现的是从认识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到最终实现家国情怀的共同目标。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感,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家乡的概念应该引申为当下的家乡、多元的家乡、开放的家乡。■:本课和第 11 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并列关系,从文化形态的话题来讲家乡:风俗与民间艺术。而第 12 课《家乡的喜与忧》是前两课的总结:家乡的问题与发展。先分再总。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福和情感。引导孩子「理性对待风俗。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家乡教育主题的理念之一:关注文化与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拉近儿童与风俗的距离。注重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例如尊老爱幼的价值内涵,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更深的根基。第二板块:奇妙的节日风俗。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独特节日的风俗,进而转向风俗寄托人们美好的祝愿。第三板块:风俗的演变。引导儿童理性地看待风俗,首先从需要淘汰的风俗,接着是存在争议的风俗例如放鞭「炮。最后讲的是需要保护、不该被遗忘的风俗。传统的节日也应有时代的价值,例如生活中的清明节与缅怀革命烈士相联系。课标分析四、10.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中、高)五、3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高)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风俗的介绍交流比较简单,但风俗的演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离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学习了前一课时,学生对身边的风俗与距离较远的奇妙的风俗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感知,但对风俗的演变缺乏了解,因此,在课前,需要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并且能够初步养成关注关心祖国优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德与法治四下10《我们当地的风俗》备课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