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色分类(图)-瓷库中国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陶瓷日用品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一、颜色釉颜色釉又称色釉,也可称为一色釉或一道釉,是瓷釉的一个种类,以其纯净典雅、较少人工雕饰而闻名。颜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成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釉里含有一定的铁,烧成后就呈青色;含一定的铜,烧成后就呈红色或绿色。另外,釉色还可以分成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明嘉靖颜色釉鲤鱼闹莲大碗二、青釉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的高温釉,是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称:“占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宋代青釉鬲式炉三、梅子青釉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烧于南宋时期。其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烧制梅子青釉对瓷胎的白度要求较高。釉料采用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 1250CJ1280C。之问的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光泽强、略透明,釉质莹润如同美玉一般。清中期梅子青釉岁寒三友盘四、冬青釉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在今河南开封陈留)所烧,故称之为东青釉,也有的称之为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