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小堆供热:升温进行中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蓝天保卫战”行动的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正酝酿出巨大的市场和技术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核能供热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一、“小堆”渐成热频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脱碳能源,核能的重要程度与其他低碳能源相当,是一种被证明能够提供稳定电力和热源的成熟技术。核能供热是以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解决城市能源供应、减轻运输压力和消除燃煤环境污染的新途径。城市集中供热所需温度不高,现有的核能技术较易满足要求。目前,正在发展中的有以下三种核能供热方式:城市集中供热专用泳池式低温供热堆。这种核反应堆为开口、常压,可输出 100°C 左右的热水供城市使用。据初步估算,400 兆瓦单堆工程可供热面积为 1500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13.5 亿元,运行寿命达 60 年。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由于工作参数低、安全性好,因此适宜于建造在城市附近。核热电站。它和普通热电站原理相似,只是用核反应堆代替矿物燃料锅炉。核热电站反应堆工作参数低,必须按照电站选址规程建在远离居民区的地点。化学热管远程核供热系统。它利用高温气冷堆产生的 900C 左右的高温热源,进行可逆反应,并在常温下通过管道送到用户,在再生(甲烷化)装置中产生逆反应放出化学热,供用户使用。这种方法可将核热送到远处,供大片地区使用。近年来,由于在集中供暖或海水淡化方面的亮眼表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ModularReactors 又称小堆)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小堆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为小型或离网系统提供电力和热源,一些小堆的设计中还使用了非能动安全系统,可以在发生事故时无需操作员,即可非能动地导出余热,因此安全系数也比较高。二、核能复兴的一小步自从 2011 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核能发展普遍陷入低潮,任何新建核能项目,都需将公众接受程度放在首位。而小堆由于安全性较高,正在成为各国“复兴”核能的一个步骤。近年来,美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都在积极部署小堆的建设。美国的小堆发展项目通过与核工业企业分摊成本,来刺激小堆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最终目的是要取代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热电厂。在俄罗斯,由核电巨头 Rosatom 建造的一个浮式小堆项目也正出现在科拉湾海域,这种浮式项目在福岛核事故之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支持度,因为海水可以避免冷却装置的失灵,从而能够抵御海啸的冲击。我国也经历了 2016、2017 年两年的核电项目“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