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金融形势预测与分析2024 年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支持经济增长的需求仍较强劲,经济仍将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从 2024 年金融调控的效果来看,货币供应内生性增强,货币流动性上升,存款出现活期化倾向,与投资膨胀紧密关联的中长期信贷仍较为宽松,这些都说明在银根总体收紧的背景下,居民和企业短期有效需求仍较强,经济景气度较高,投资增长仍可能出现反弹。经过 2024 年的宏观调控后,2024 年经济增速将低于 2024 年,但仍将维持在 9.5%左右的较高水平。经济运行总量调控压力虽有所减轻,但由于依旧在高位运行,且需求仍较强劲,总量调控力度仍不可明显放松。 其次,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还很突出,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宽松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在现行结售汇体制下,国际收支大幅顺差不仅引发外汇储藏快速增长,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加大了央行通过收购外汇投放根底货币的压力。从需求来看,我国贸易顺差的形成在于国内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也在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和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外贸政策。消费的扩张和外贸转型均非一日之功,因此贸易顺差主导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在2024 年仍将持续。 再次,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扩张的动力和意愿仍较强。央行三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贷款需求景气指数止住了连续 3 个季度上扬的势头,与上季根本持平,但贷款需求仍处于高位,达 66.6%。已经完成上市目标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 2024 年将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在贷存利差收入仍是银行主要盈利来源的情况下,三大行放贷冲动也将有所加强。最后,根据参加 WTO 时的承诺,我国自今年 12 月 11 日起,从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在流动性宽松的状态下,对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无疑将增加信贷控制的难度。为了拓展市场,外资银行会积极开展人民币存贷款业务。而窗口指导等信贷政策对于外资银行的有效性要远远低于国内银行,信贷调控将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另外,虽然目前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工程尚未开放,但外资银行在国内广泛开展人民币业务,抢占市场、加大金融创新等,都会加大金融风险。 结合 2024 年金融运行的实情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 2024 年经济工作的安排,我们认为,2024 年宏观金融政策应注重以下原那么:一是在保持“严控信贷、土地闸门〞的供应方调控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需求方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