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蝽类害虫发生与防治 柑橘产区果农把危害柑橘的蝽类害虫,统称为“打屁虫”,它是柑橘生产上的次要害虫。在这些年封山育林、讲究生态环境恢复的今日,森林掩盖率得到提高,改善了蝽类害虫的越冬环境,越冬成活率明显提高,这种次要害虫的危害也呈上升之势,在一些地方已开头成为柑橘产区的主要害虫,值得引起果农留意。 长吻蝽 危害症状 危害时若虫和成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果实、嫩梢和叶片吸取汁液,使叶片枯黄,嫩梢变褐色。幼果受害后由于果皮油泡受到破坏,果皮紧缩变硬,果小汁多。后期受害果实腐烂脱落,引起大量落果。 形态特征 长吻蝽成虫绿色呈长盾形,也有淡黄、黄褐或棕褐等色,前盾片及小盾片上绿色更深。若虫 5 月开头消逝,7~8 月为低龄若虫发生盛期。若虫初孵时以卵块为中心静息团聚于叶片或果实上,第一次脱皮后开头分散取食,2~3 龄若虫常三五成群聚集在果实上刺吸汁液,这时期是若虫严峻危害引起落果的盛期。若虫期 45 天左右,随即老熟羽化为成虫。成虫喜爱在树冠较大、枝叶繁茂的结果树上活动,栖食果实上或叶间,若遇到惊动即飞远处,并放出令人难闻的臭味,故果农称它为“打屁虫”。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早晨果园露水未干时捕获栖食于树冠外面的成虫;5~9 月摘除叶上卵块;放养黄鲸蚁捕食成虫和若虫;5~7 月人工繁殖寄生蜂在柑橘果园释放。〔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要抓住若虫的低龄期,此时抗药性差,当到高龄期害虫的抗药性明显增添,使用化学农药效果变差,甚至无效。若虫期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有: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 20%杀灭菊酯或 2.5%溴氰菊酯〔敌杀死〕2500~3000 倍液喷雾防治,也可以用 90%敌百虫 800~1000 倍液+0.3%纯碱,或 80%敌敌畏 800 倍液喷雾,对成虫和若虫均有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效果更好。 角肩蝽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柑橘果实,轻则造成部分劣果、次果,重则引起大量落果,部分严峻的果园落果率高达 80%以上,对柑橘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柑橘角肩蝽的危害,也和柑橘长吻蝽相像,主要是成虫和若虫用口针插入果实内吸食柑橘汁液。果实被害后,幼果易脱落,大发生年份,落果率可以高达 25~30%。接近成熟的果实被口器刺入后,果实的伤口成黄斑,不呈水渍状,果实内部果瓤干缩,糖分、水分削减,食之如干渣,柑橘风味受到明显影响。角肩蝽口针插入果实内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实形成的黄斑,有别于柑橘大果实蝇、吸果夜蛾危害柑橘的危害症状,它们危害果实后的伤口呈水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