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教案)水准测量基本原理课型: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高程测量常用的方法。理解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掌握高差法、仪高法及连续水准测量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准测量基本原理。高差法、仪高法及连续水准测量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难点:水准测量基本原理。采纳教具:多媒体课件复习、提问1、高程的定义、高差的定义。 第一讲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一、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方法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要素之一,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和 GPS 高程测量。二、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水准测量不是直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而是测出两点间的高差。即在两个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利用水准测量的仪器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瞄准并在水准尺上读数,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如图 1-1 所示,设已知点高程为,用水准测量方法求未知点的高程。在、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并在、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点水准尺上读数为 ,在点的水准尺上读数为 ,则、两点间的高差为: 图 1-1 水准测量原理 设水准测量是由点向点进行,如图 1-1 中箭头所示,则规定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 为后视读数;点为前视点,其水准尺读数 为前视读数。由此可见,两点之间的高差一定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假如 > ,则高差为正,表示点比点高;假如 < ,则高差为负,表示点比点低。在计算高差时,一定要注意的下标的写法:表示点至点的高差,则表示点至点的高差,两个高差应该是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即: 测得、两点间高差后,则未知点B的高程为: (1-1) 水准测量:水平视线(水准仪)+水准尺→待定点与已知点高差+已知点高程→未知点高程。三、推导以下几种计算未知点高程的公式:1、高差法(由一点求另一点):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2、视线高法(仪高法,由一点求多点):由仪器视线高程 Hi计算未知点 B 点高程。HA为 A 点的高程, 为水准尺读数, 为待求高程点水准尺读数。注意事项:① 区别仅在与计算方法不同;② 视线必须水平;③ 水准仪安置的高度对测算地面点高程或高差无影响。举例 1 : 设 A 点高程为 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 1.154m,前视读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