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盲区及构建原则范文 1 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盲区 治理盲区:行政化倾向较严重 当前,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较严重,基层政府习惯性包揽基层应急治理事务,较少考虑社区的实际情况与差异,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职能弱化。一方面,政府不断将卫生防控的重心向社区下沉,政社之间职权界限较模糊,社区居委会往往是被动等待基层政府的应急指示,错过有效处置的黄金时间,事后又急于展示防控成果,存在形式主义。另一方面,部分基层政府将防控最严峻的任务转嫁到人力最薄弱的基层社区,比如在缺少医疗防护物资的情况下,仍安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逐户排查,基层社区工作量巨大。 心理盲区:居民风险意识不强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频现,社区相关宣传效果有限,社区居民风险意识不强,对社区的卫生隐患检查、健康信息填报等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部分居民个人卫生防护意识较差,对疫情防控措施不以为然,抱有侥幸心理。 物理盲区:卫生应急设施薄弱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相对不足,部分防疫物资储备缺失,社区应急处置的运行负担相对严重。社区应急设施配置侧重于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类型的突发事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设施建设重视不足,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能提供测量体温等简单的服务,无法满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另外,社区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不足,种类相对单一,消杀器械、个人防护用品、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相对短缺。 技术盲区:高新技术利用不足 社区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智能信息系统相对滞后,许多社区高新应急技术利用不足。社区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衔接较差,系统运行缓慢,信息采集主要依靠人海战术与手动操作,信息数据质量不高,安全性与方便性也得不到保障。另外,智能技术强化了管理者的依赖性,社区工作人员过度注重数据而缺乏工作主动性,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制度盲区:社区卫生应急制度执行力弱 随着我国减灾示范社区的进展,社区制定了较多的应急制度,但疫情防控期间仍暴露出社区应急预案执行力弱。社区层面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同质化、模板化突出,一些社区不考虑自身实际,照抄上级部门的行政性意见,机械地运用其他社区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有用性与时效性较差,难以在应急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2 韧性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特性 重视主体协同性 传统社区应急管理单纯依靠政府,治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