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是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十三五”期间,古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一、“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情况“十三五”以来,古镇共策划启动了150个续建新建项目,涵盖了产业、民生、基础设施、旅游、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计划投资150多亿元,完成项目投资超100亿元,投资过亿的项目26个,45个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1.经济发展:突破“五亿关”。2019年,全镇经济指标“三个突破”:一是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比增27.2%,其中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比增35.8%,规模以上工业总125亿元,比增40.5%,分别是2010年的2.2倍,1.72倍,1.9倍,1.86倍。二是财税收入突破“五亿大关”,达到5.37亿元,比增43%。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比增13.6%。2.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水泥和高新制造两个产业占据我镇经济四分之三强,2019年,水泥厂产值72亿元,创税1.9亿元;高新制造产业园产值达40亿元,创税2.2亿元,吸引集聚了包括众达、环宇、大力等3家上市企业在内的16家智能机械制造企业强势入驻。两大产业带动下,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后劲较足,多元发展,销售金额130亿元,创税2.3亿元。新汇广场、远桥广场等高品位楼盘相继建成,智能物流园建成投入使用。开辟森林公园、黄山岩等生态、宗教旅游新景点。3.城建进程:迈近“城市路”。全面推进古镇环城路、高速路连接口、河滨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古镇的交通大大改善。新汇商场投入运营,华侨新城、远桥广场以及自然城市广场商业铺面陆续开业,深云酒店等综合性酒店按三星级标准改造提级。投资8000万元占地30多亩的历史文化园投入使用,博物馆启动布馆,与黄永公园、河滨公园成为我镇“三大特色公园”。4.民生工程:重在“解民忧”。投资2.1亿元启动古镇中学二级达标、深云小学市级示范学校、古镇学村改造、第二中心小学等教育系列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古镇建设成为深远北部的教育文化中心配套完善、设备先进、医疗队伍强的二级甲等花园式医院——古镇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解决全镇及周边乡镇近40万群众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进安置房、廉租房及公租房建设“村村有公园”工程全面推进,建成公园18个,新增公园、行道两侧绿化面积300亩,植树10万株,全面完成植树造林2935亩。5.乡村振兴:打造“特色牌”。2012年起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美云振兴示范村,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现代化农村样板。整合历史文化园、河滨人工湖景观、黄山岩等生态、宗教旅游新景点,与古宅祠等历史文化旅游元素,交汇形成具有古镇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乡村生态“特色游”线路,打造古镇旅游新名片。二、“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及目标“十三五”期间,我镇将围绕建设“文化名镇智能新城”的发展定位,打造“五大片区”发展格局,以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来规划古镇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力争未来五年创税20-25个亿,实现由“小城镇”向“小城市”的跨越发展。1.历史文化街区。以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元素的古府衙群与新建成的文化主题公园等地标性建筑规划成以步行为主,集居住、旅游、研究、保护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开发、宣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成区1平方公里,吸引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1亿。2.湖滨商贸新区。围绕湖滨路水系两侧,将铭上、彭云等村(社区)及大桥商业广场等基础设施集中形成以商贸、居住为中心的湖滨商贸新区,建成区1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3万人。3.北部物流港区。按照整体规划,调整产业功能布局,推进水泥厂二次搬迁,完善建材电子商务物流园建设,大力推动水泥技改项目,形成生产总值近150亿的北部物流港区。建成区3平方公里,创税5个亿。4.智造产业园区。围绕把智能机械制造产业园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智能谷”,吸引更多机械制造项目入驻,促使园区形成更大的集群效应。建成区10平方公里,争取到2026年实现产值500亿元,创税12-15亿元。5.深远旅游景区。建成汇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以黄山岩、圣庙等独具特色文化为主的宗教朝圣旅游及以花卉观光、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乡村生态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