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定制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法律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2.范围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3.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采纳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4.职责 无5.标准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人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适应证: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PCI后再狭窄病变。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直接PCI: 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在12h内,能在就诊后90min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发病36h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可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者。 AMI发病12h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AMI发病12~24h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者。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溶栓后补救性PCI: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急性期后的PCI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象者。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