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这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贫困人口从 2024 年年底的 9899万人减到 2024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降至%,连续 7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精准脱贫方略是符合实际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对党的领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坚韧奋斗,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动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有 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下更大力气抓紧抓实这方面工作。对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保持定力耐力,充分认识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防止松懈和厌战思想,坚持目标标准、精准方略和从严从实,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总体稳定,全面查缺补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成果,以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兑现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具体来看,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继续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落实好,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形成上下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