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的三大技巧七大基本功 芭蕾舞的三大技巧七大基本功 在国人眼中,芭蕾舞是个洋东西,它在中国萌芽于 19 世纪,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战乱不断,这“东西”就始终处于休眠状态中。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芭蕾舞才正式登陆中国一般百姓的视野,并逐步有所进展。 首先是基本功的练习。对于任何一位学习舞蹈的人来说,基本功和技巧都是必不行少的,但又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样、接触的多少不等,所以学习进度也就有快有慢了。怎样才能使一个舞者、演员把技巧训练得更好呢?这就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 我们不管在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还是当代舞中都能看到不同的旋转—二位转、跨腿转、挥鞭转、旁腿转、平转、吸腿转、阿提求转等。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看他〔她〕转了几圈,假如我们以专业的目光来看的话,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评判一个舞者旋转技术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之一。数量的多少就不用说了,那么什么是质量呢?那就是说在旋转的过程中,舞姿是否法律规范、空间的定位是否标准、停止时是否稳定、结尾时是否有固定的姿态等等。就拿《夭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的三十二个“挥鞭转”来说吧,假如没有法律规范的舞姿、空间的定位、停转时的稳定和结束时的舞姿以及旋转的数量,怎么能引起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呢? 我们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圈”的数量,而把结尾时的固定舞姿忽视了,假如把这个“圈”放在舞蹈作品中,那它又怎么能“天衣无缝”地去接下一个动作呢?舞蹈讲究“美”.讲究流畅感和连贯性〔依据中外传统舞蹈的路子,编舞家和观众都习惯要求舞者动作的线条和舞台调度的线条畅若流水〕。假如转完了不能更好地去接下个动作,那么这个“圈”在整个舞蹈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要想把“旋转”练好,还需要留意训练以下几个方面: 一、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 只有把脚尖立到最大限度,这样脚与地面的接触面才会减小,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一质量的物体,只有接触面小了,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得“圈”更多。如若不然,我们用全脚掌去转“二位转”,想转个八九圈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从舞蹈上讲,用力一大就会从面部表现出来,舞蹈讲究的是美.在完成动作之前和之中,不应表现出任何担忧来,而应给人一种轻松感和自如感以及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舒适感。再说假如把一切力量都放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