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_第1页
1/1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公元 762 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先祖流寓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碎叶(今独联体境内的托克马克,唐时属安西都护府),5 岁时随父迁居绵阳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 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历览了无数名山大川,结识了不少文人志士,体察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产生了“安黎元,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 42 岁时,才被人推荐,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唐玄宗虽对他恩礼有加 ,但只不过希望他充当一个御用文人而已。加之他个性傲岸不羁,常受到权贵的排斥、诋毁,理想仍无法实现,于是上疏“乞归”。3 年的官场生涯,使他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有了清醒的认识,对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白的思想中结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道家的愤世嫉俗和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扶危济困的精神。他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和对封建权贵的蔑视,以及对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唐代殷称赞此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后,鲜有此体调”。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