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

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_第1页
1/3
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_第2页
2/3
疲劳强度校核是联轴器在交变载荷或频繁启停工况下的关键步骤,目的是确保联轴器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因疲劳而失效。联轴器长期受交变载荷,需校核疲劳强度。先确定其承受的交变载荷大小、类型,借助材料 S-N 曲线获取疲劳极限。再依据所选联轴器的结构,计算应力集中系数等参数,通过公式算出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与许用值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以下是具体方法和示例:一、 疲劳校核适用场景交变载荷:如往复式压缩机、冲压机等。频繁启停:每天启停次数超过 10 次。振动工况:存在周期性冲击或振动。高速旋转:转速接近联轴器临界转速时易引发疲劳。二、疲劳校核步骤1. 确定疲劳载荷谱若载荷波动规律已知,需简化成对称循环(σm =0)或非对称循环(σm≠0)。若无详细数据,可保守假设为对称循环(R=−1)。2. 获取材料疲劳极限联轴器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σ−1 (查手册或实验数据)。例如:45 钢调质处理,σ−1≈270MPa。3. 计算修正疲劳极限[σ−1]=σ−1/Kσ·ε·β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Kσ:由联轴器结构决定(如键槽、螺纹孔)。键槽处 Kσ≈1.5∼2.0,光轴 Kσ=1。尺寸系数 ε:直径越大,ε 越小(查表,例如直径 50mm 时 ε≈0.8)。表面质量系数 β:抛光表面 β≈1,粗糙表面 β≈0.7∼0.9。4. 计算等效交变应力联轴器薄弱部位应力(如膜片、螺栓、齿根):σa=Tc·r/Ip或 σa=Fa/ATc:计算扭矩;r:应力作用半径;Ip:截面极惯性矩;Fa:交变力幅值;A:受力面积。5. 应用疲劳准则S-N 曲线法(适用于高周疲劳):σa≤[σ−1]/nfnf为疲劳安全系数(一般取 1.5~2.5)。Goodman 准则(考虑平均应力 σm):σa/[σ−1]+σm/σb≤1/nfσb为材料抗拉强度。三、示例计算1.工况条件联轴器类型:膜片联轴器(材料:不锈钢304,σ−1=240MPa,σb=520MPa)计算扭矩 T c=500膜片厚度 t=2mm,半径 r=50mm表面粗糙度 Ra 3.2,每天启停 20 次,安全系数 nf=2.02.校核步骤(1)修正疲劳极限:假设 Kσ=1.8(膜片边缘应力集中),ε=0.85,β=0.9[σ−1]=240/1.8×0.85×0.9≈102Mpa(2)计算交变应力:膜片弯曲应力(简化为悬臂梁模型):σa=6Tc/πrt2=6×500/(π×0.05×(0.002) 2)≈47.7MPa 疲劳校核:σa =47.7MPa≤[σ−1]/nf=102/2.0=51MPa(合格)四、特殊联轴器的疲劳破坏形式联轴器类型典型疲劳失效部位校核重点膜片联轴器膜片边缘裂纹弯曲应力 + 交变次数齿轮联轴器齿根疲劳点蚀接触应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