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白银帝国有感 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姓是名的附庸;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一辈子顶着祖宗过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白银帝国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白银帝国观后感 1 《白银帝国》声称为“中国华尔街,再现晋商五年年传奇”但纵观全剧,除了感情戏著墨较重外,我认为还有一致命弱点使这套戏成不了眞正的传奇片。这是对晋商经营技巧的描述过于片面。全片大多是对天成元管理的纵向描述,即张铁林片中数次提及的驽人之术,但横向关系却鲜有著墨。只在救四媳妇时嘱咐买个人情及运银时与山贼互通声气这两处略为提及。生意的胜利内部管理固为重要,但若无稳妥人脉关系将会寸步行。或者是触犯国内政治禁忌,但纵观中外佳片,如《教父》中米高与议员在房内针锋相对的密谈,房外太太们谈笑风生一段,又如《跛豪》中秋节拿著装满现金的月饼盒去送礼一段。至今令人回味。 尽管偶有亮点,但并不能掩盖后半段剧情苍白的硬伤,荒漠夜战羣狼一段,特技精彩称得上国内一级水准。就剧情而言只是加强邱掌柜叛变的反差。八国联军侵华,使票号生意大受损失,郭富城锐意求变,但亦可是是一大票号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一元开户,看上去让人不知所谓。后半段郭富城高举仁义大旗,并想借此营造出一商业人才形像,却不料后半段之所以剧情单薄正因如此,仁义先行,剧情为辅,显得到处束手束脚,张力缺乏。原来当时社会,革命党起义不断,政局动乱。正是出英雄的好时机。这样的背景剧情方面可雕琢之处甚多,偏偏编剧置之不顾,让主角自说自话,显示不出一种商界人才全部的大局观。或者导演应当改下宣扬“中国仁爱街,山西商界孔子育成传”。 影片开场非凡,茫茫戈壁,碧空黄沙。郭富城扮演的康三爷独立于天地之间。他那句“天地如此之大,人何以自处?”颇有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气度,也为电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和思想主线,康三爷的一生其实都是在 完成这个追问。开篇这个场景也呼应了康家发迹的故事。康家的祖先原来是个驼夫,在大漠之中把自我最终的一口粥给了一个饥饿的生疏人,自我饿着度过了除夕夜。第二天醒来,生疏人留下了几百两银子,这就是康家这个把握着相当于国库十分之一财宝的浩大帝国之源。这样的一个家族故事的设定既贴合全世界全部故事都有的“好人有好报”的路子,也贴合晋商文化的根本。在当年的乔家大院宗祠里,一向供着乔家祖先要饭的时候穿的乞丐服和打狗棒。乔家的打狗棒在《白银帝国》里变成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