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钓鱼工程”不再来 让“钓鱼工程”不再来 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进行社会基础设施及公益设施等方面建设。但在建设资金投入时常出现由于工程概算不实或超概算投资而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的情况,对出现这种现象的项目,人们很形象的称之为“钓鱼工程”。 所谓“钓鱼工程”,是指在立项报批时被有意压低工程投资规模和概算,被描述为造价很低、见效很快、但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不断变更资金预算,增加工程款项,迫使政府投资部门不断追加投资,最终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实际造价大大超出原先计划的那些工程。 “钓鱼工程”的形成轨迹一般是这样的:先是长官意志,某一级单位(政府)的领导决策要搞一项工程,但该工程又不符合审批要件,于是便有了“改良”(根据审批要件的要求编制)的项目报告,利用“改良”后的报告来通过审批。接下来就是“倒逼机制”起作用的时候了,“倒逼机制”是指建设单位通过制造“沉没成本”逼迫政府投资部门对在建工程追加投资。比如一栋大楼计划投资实际超过 5 000 万,但在报批时,建设单位先做出基础和主体的预算报投资部门,发现并未超 5 000 万,于是投资部门同意投资,工程启动,但等到后来要进行水电暖通安装及外装饰施工,发现总投资超过 5 000 万的预算时,楼已经建起来,不少投资已经形成(这些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投资成本即成为这个项目中的沉没成本),为了不使主体完工的大楼闲置以致造成巨大损失,投资部门被迫继续追加投资,“钓鱼工程”由此形成。而工程竣工验收时,最终的决算虽然突破了预算、概算,但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这些突破都是得到了投资部门批复同意的,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无人对项目超概负责。 责任不落实的“钓鱼工程”往往容易成为低效益工程。比如1995 年开始兴建的珠海机场,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纯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场,被珠海市委市政府列为一号政绩工程。在珠海市兴建机场期间、香港、广州和深圳都在兴建新机场,珠江三角洲机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珠海市政府还是决定继续上马机场项目,并且提出要兴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机场,与国际接轨。该机场原计划投资 20 亿元,最后投资总额达 60 多亿元,有报道指珠海市政府为此负债达到17 亿以上。政府方面原本计划用机场投入运营后的经营收入来还债,而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自建成以来,珠海机场就陷入讨债者的包围之中。2001 年 5 月珠海市中院根据广东省广信装饰工程公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