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望岳》《春望》朗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2、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以读促思以思导读;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探究,品读分析3、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育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三、预习作业上网收集资料,了解杜甫其人的特点,尤其是杜甫诗歌的风格。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由朱德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者千秋”引出作者杜甫。2.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望岳》《春望》(二)、朗读《望岳》,初步感知1.指名朗读杜甫的《望岳》。2.个性化朗读。(1)老师在学生读完后略作鼓舞性评价并提问:假如你是杜甫,你在朗读这两首诗时,处理方式是否会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讨论并沟通,看如何朗读,才是你心中的“杜甫原声再现”。(2)沟通品味,感悟意境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老师点评,引导学生感情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与情感表达的关系。(3) 明确:这首诗都写望中所见,写《望岳》时,二十多岁的诗人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意气风发,面对泰山,诗人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誓言。年轻的诗人要攀登人生的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充溢于字里行间。所以朗读本诗时,应读出诗人青春勃发的豪迈之情。3.欣赏录音朗读4. 师生共同沟通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1)朗读技巧 (2)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正确把握。5. 男女生分别齐读这首诗。(三)合作探究,朗读《春望》1.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人生经历及所见情景各不相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曾经繁华似锦的国都,如今却是这般模样,再想到百姓惨遭杀戮,自己与家人音信不通,难怪 45 岁的诗人却已白头!本诗中集中表达的就是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朗读时,就读出诗人的悲闷伤痛之情。2.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为朗诵者,其余三人边听边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朗诵竞赛作好准备3.小组竞赛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三位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 4. 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评委并且点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