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科学老师的“下水实验”小学教材讲解说说科学老师的“下水实验”小学教材讲解 因为要在教材培训会议上讲解四年级分册,所以自己亲自做了不少实验来采集数据,以备讲解时用;因为五年级教学《太阳和影子》、《看月亮》,所以自己也亲自观测了一天、一月。因为亲自去做了,所以发现了很多意外的惊喜,突然意识到,“下水实验”对于科学老师来说是那么必要。 《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中就建议:“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老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言下之意,就是鼓舞老师多做“下水实验”。所谓“下水实验” 就是老师在进行上课指导学生实验前,自己在器材室进行对课堂上要进行的实验多次预演或试验,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它包括这个探究活动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时间,有些什么现象,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获得哪些数据或证据,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等等,从而对课堂教学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就以《看月亮》为例,师生们可以提出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月相为什么会变化?月亮每天都是相同时间出来的吗?月亮多久时间会圆一次呢?月亮在天空中运行的路线是东升西落还是西升东落呢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久?月亮每天都是在相同的方位升起吗?假如天气晴朗,是否每天都可以看见月亮呢……那么熟悉的月亮,突然之间就会让学生变得陌生起来。其实这些问题,假如前几年来问我,我也还是懵懵懂懂,现在回答起来,不能说完全能详细解释清楚,但是大致可以回答出来,这说明,就月亮的话题我也还需进一步讨论和思考那么我是如何讨论的呢?很简单的方式:观察。每天看,隔几小时看,每天记录,日复一日,好多问题就会有解答了。比如,月亮的运行轨迹,几年前我也被这个问题唬住了,太阳石东升西落,月亮的运行是不是相反的呢?真的不确定了,于是需要观察,天空中找好参照物,隔一个小时看一次,就能发现也是东升西落呀!比如,月亮每天出来的时间是不是相同呢?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八月十五的时候傍晚六点左右月亮会从东方升起,其他时间呢?通过亲自观察,你才会发现,在农历初三初四日子,在傍晚五点左右就能在西南方的天空看到一弯细细的月亮,而到晚上八九点月亮就早早下山了。我还发现了,初一那天果然是看不见月亮的,原因就是月亮被照亮的一面刚好在反面所以我们是看不见的。从初三初四开始,能看到月亮,一天天往后,月亮越来越“胖”,而升起的方位也越来越往东靠,过了十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