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朴素的教育是质朴的 不能浮夸---读《做朴素的教育》有感《做朴素的教育》是汤勇关于老师教育的报告集,涉及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老师教育、老师读书、老师专业进展等内容。我通读全书,感触颇深。 “确立朴素的教育观、确立明智的老师观、确立大度的学生观、确立科学的评价观”的大教育思想深化浅出地进行了阐述,让我们这些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多年苦求而又自觉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来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做朴素的教育,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本真教育。庄子曾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美”。作者认为,朴素的教育就是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带着对孩子、对老师、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真实情感的教育,也就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教育。本书中他排列了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口号,描绘着一些不着边际的雄伟蓝图,制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目标,其结果是做了很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轰动效应,反而给当地的百姓、对学校的孩子、对家长带来了损害。对于目前的所谓名校、名师、所提倡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特色文化学校”等等,作者从大家熟悉的一些案例,加以分析,为我们道出了朴素的教育应坚守的立场和原则:他以为,做朴素的教育,应该就是做遵循规律的教育、做有责任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更加公平的教育、做无愧于良知的教育……细细读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忧思,同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要坚持广普的人才观,防止狭义的精英培育论;要坚持有用型的基本教育,防止理想化的求全责备;要坚持面对人的一生,防止只看人的一时。”“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具备做事谋生的本领而已,不论你读了多少书,学历有多高,不能做事,毫无意义。”由此我想到古代的孔子。孔子的开科授徒并非选拔式的,而是“有教无类”的。孔子的 “生而知之者,上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说人天生的资质也许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孔子的这一思想,与今日的素养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素养教育,素养教育的最大特质是要求我们老师面对每一个孩子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不论“天生的资质”如何,每天都要在学校这个大环境的呵护下成长,健康、欢乐、向上。